• 第一法制现场-法制类综合性门户网站
  • 今天是:
网站首页

第一法制现场

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视窗

东莞:全面加快松山湖科学城建设逐梦世界一流科学城

2020-01-16 18:29:57  来源:  作者: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得之,可得天下。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战略科学家引领性的探索、开拓和奋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项目的发展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园区应大力营造充分尊重信任科学家的创新氛围,给予科学家们充分的自主权开展创新活动。”

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表示,接下来,松山湖科学城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推动科技、产业、人才联动发展。

一方面坚持“充分尊重科学家、充分信任科学家”的“放水养鱼”模式的有益探索。战略科学家是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关键少数”,不适用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科学家需要建立新型的机制。当前,东莞市“充分尊重科学家、充分信任放权”的管理原则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现阶段聘请知名院士专家参与建设的方式,在充分保障资金和资源配套的前提下,政府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赋予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在这样一种高效有力的机制保障下,给材料实验室营造了宽裕的干事创业氛围,充分调动了材料实验室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现阶段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快速推进、成效十分明显,仅用一年多时间在人才引进、团队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在园区众多科研平台中表现突出。

“充分尊重科学家、充分放权”的“放水养鱼模式”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等项目中实践中验证可行。接下来,松山湖科学城将继续抢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与国际先进创新规则对接,破除制约创新要素流动和创新效率效益提高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探索形成更加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制度体系。

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2019年12月7日,由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举办的“,由东莞年CEAM学术年会”暨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所与中国散裂中子源联合举办的“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用户会议”在东莞举办,会议邀请了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首席教授颜庆云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高温材料力学专家Esteban Busso院士等12位专家作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央企国企、民营企业、行业组织等数十家机构近200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与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的举办也标志着,由东莞市政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与中科院高能所共同研制的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正式启动建设。

近年来,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以及众多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松山湖科学城先后建设了一批一流的研究平台、产业平台、孵化平台等。

东莞市政府大力资助引入的张书彦为带头人的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总投资5.5亿元,专注于突破制约材料与装备制造工艺发展的瓶颈,以应力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等关键核心机理,材料的制备过程、服役环境等问题通过多尺度理论模拟和多方法实验测量相结合进行深度研究,拓展散裂中子源的应力工程应用领域,填补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装备建设领域,材料研发、装备制造和服役评价等方面尚存的技术难点和“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技术手段支撑。

“这里的年轻人打造一个新的科技产品,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欧洲要快5到10倍,而成本却大概只需要它们的1/5到1/4——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优势。”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领衔创办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瞄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二大产业”和世界一流潜质青年创业家培养链、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研发研制链、世界一流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企业孵化和产业培育链“三个链条”,通过整合和优化世界范围内的创新科技技术和高端人才资源,实现机器人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推进中国机器人企业民族品牌的建立。目前基地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市两级新型研发机构,省市两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级澳港澳创业培育基地等称号,短短四年时间,诞生了三十多家创业团队,80余家科技型的创业公司。

据统计,目前仅松山湖纳入备案统计的孵化器就有40家,其中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14家、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省级)15家、被认定为市级孵化器31家,携手全球顶尖孵化器美国Founders Space在园区合作共建Founders Space松山湖国际创新中心;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1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个,新型研发机构33家。

可以预见,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必然派生(衍生)一系列新型研究机构(包括平台、实验室、技术中心和研究院等),加速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向松山湖科学城集聚。

松山湖科学城将在构建强化基础创新优势的同时,打通创新与产业的通道,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服务于制造业,面向技术商业转化,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创新网络,强化各平台间的沟通、交流和融合,促进建立成果交流和转化服务平台,加强与产业层的联系,形成内部紧密联系的有机体。

从虎门太平手袋厂的开山破冰,到松山湖高新区开发的兴涛弄潮,再到如今松山湖科学城的逐浪扬帆,东莞一路以改革、开放、创新,不断开创出新的前进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正走向充满梦想、充满生机的新天地。

(作者:刘献兵、林绮雯、冯艺之)

精选图文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非(第一法治现场)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今日聚焦

一线报道

与法同行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