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法制现场-法制类综合性门户网站
  • 今天是:
网站首页

第一法制现场

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线报道

莎车县法院速裁团队通力合作成功化解16件涉合同纠纷案

2020-11-15 19:07:48  来源:第一法制现场  作者:周春燕 俞青春 

第一法制现场(周春燕 俞青春 )近日,莎车县法院速裁团队通过“智慧法庭”平台,一天之内成功化解16件涉建筑设备租赁合同、劳务纠纷系列案件,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

沈某、阿某等16人因李某及其弟弟、某水利水电公司长时间拖欠设备租赁费及劳务费,无奈起诉到法院,要求被告承担还款责任。

此案移交速裁团队后,法官经过对16件案件的案情反复沟通分析后发现:16件系列案件的证据材料均是被告李某及其弟弟于2017年承包某水利水电公司工程时写在复写纸上的欠条,其中有4件案件的证据材料因为时间太久、当事人保存不当等,欠款金额已经模糊,如果被告李某不亲口确认,法官就案办案的话有可能会因为证据材料金额不清晰而损害原告的权益。目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这起案件又涉及劳务工资,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涉法涉诉矛盾隐患。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速裁团队组长建议采用双语法官主审,其他法官共同协助办理的模式,在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权益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促使当事人达成双方都满意的调解协议,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快审快结。

有了方向,法官们便立刻投入工作状态,速裁团队用了四天的时间在“线下”通过电话多次给原、被告双方做调解工作。反复与双方当事人沟通案情,组织双方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沟通调解方案。

调解期间,由于原告大多是维吾尔族,汉语不精通,而三被告又都是汉族,不懂维语,因此,法官要在与原告沟通后再将其意思反馈给被告,三被告再行沟通后又通过法官答复给原告,往往前一刻原告同意了调解,也与被告达成了协议,过一会儿又会打过来电话反悔,他们担心在双方语言沟通有障碍的情况下达成的协议会不保险,或者被告李某因为和被告某水利水电公司之间对于各自义务划分沟通不顺,又不愿意调解了……每当这个时候,速裁法官都会耐心倾听每一位当事人的倾诉,然后详细地给他们讲清楚利害关系,同时叮嘱当事人对于调解方案不能马虎,一定要考虑清楚。如果最终无法达成协议,还可以组织开庭,调解不是唯一的途径,调解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

此案虽然未能在庭前达成最终调解协议,但经过法官在庭前反反复复地与当事人双方沟通,被告李某对于所有案件的欠款金额都认可,案件事实已经清楚,双方唯一的争议焦点集中在了给付期限上,因此,速裁法官建议原、被告双方在“线上”使用“智慧法庭”平台开庭,通过网络 “见面”后,再正式确定最终调解方案。最终,经过一整天的逐案当庭调解,16件案件当事人均达成了和解协议。

这是莎车县法院速裁团队成立以来,在抗击疫战期间办理的涉案人数最多、调解过程最为艰难的系列案!后期,速裁团队将继续畅通“线上+线下”渠道,秉持通力作战精神,继续加大矛盾纠纷诉前、庭前化解力度,为莎车县法院非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好队,为莎车县法院多元纠纷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提供新思路。


 
精选图文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非(第一法治现场)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今日聚焦

一线报道

与法同行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