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法制现场:“我家原本要办5天的酒,只办了1天,不但节省时间,还节约了不少开支。”金关街道蔡家关村村民班元春,按照红白理事会的要求欢欢喜喜地简办了儿子的婚事。
自“治风”工作开展以来,金关街道积极采取措施在辖区全面推进倡导移风易俗工作。现在,村民们发现,原来的滥办酒席少了,呈现出“四多四少”的新气象:酒席少了,讲文明树新风的多了;桌数少了,精简客事的多了;菜肴少了,注重健康生活的多了;热闹少了,淳朴真挚的亲戚走动却更多了。
道德作引领 文明新风润心田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厚德载物倡新风。为了让文明乡风扎根百姓心中,街道党工委结合农村“五治”工作,在辖区组织开展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6场次,“清白家风不染尘”家风宣讲4场次,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老乡贤的榜样示范作用,用接地气的案例故事、有生气的语言方式,为村居民讲解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滥办酒席的危害性。
“我们通过用群众身边人讲身边事,小故事讲大道理的方式,让群众从中明白了哪些酒能办如何办,哪些酒不能办。这种宣传方式也更让老百姓信服。”金关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主动不办满月酒,也为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好榜样。”蔡家关村村民林松喜在听完道德讲堂后,对传承文明乡风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外,金关街道还通过坝坝会、入户宣传方式,推动“治风”深入人心。截止目前,组织召开“治风”工作动员会8场次,开展农村“五治”坝坝会9次,印制《摒弃婚丧陈规陋习 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倡议书》1000余份,开展入户“治风”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80余张。
制度作保障 文明节俭成时尚
乡风正,则民风淳,群众参与,群众受益。
金关街道党工委把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纳入文明村(社区)、文明家庭和文明户等各项文明创建活动,纳入社会综合治理重要内容,制定奖惩机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制定下发《金关街道倡导移风易俗客事从简工作方案》,以三倡导(倡导新事新办、倡导丧事简办、倡导其他不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据悉,目前金关街道6个村(社区)共组建村组红白理事会6个,选聘红白理事会成员54人,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将办酒种类、桌数、菜品和每桌价格的指标写入村规民约,把新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我们村有一家想办老父亲的90大寿,把全村的人都请了,我们红白理事会得知以后,上门对他家进行宣传与耐心劝导,他家当天就主动把酒退了。”蔡家关村村民小组长卢家敏对违规办酒敢管敢说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喜事不铺张、白事不攀比,倡勤俭、拒铺张正逐步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
党员作标杆 文明之花香万家
村看村,户看户,落实制度看干部。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街道党工委将移风易俗客事简办列入“干部作风整肃”专项行动重点事项常抓常管,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时时处处为群众做表率。
“现在,不符合规定的酒席,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去了。”“婚丧嫁娶、生日、乔迁、入学、开业等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风气终于得到遏制了,早就该这样了。”“再也不用为人情开支头疼了,一年省下的份子钱都够孩子学费了。”在金关街道蔡家关村和金关村,党员纷纷为文明办酒点赞。
在金关街道,党员主动挑起了移风易俗的重任,6个红白理事会成员中,党员就占三分之二以上,村(居)党支部书记主动担任红白理事会会长。13名村(居)党支部成员担任了红白理事会的副会长和成员。
不光是挑重担,还要做示范。金关街道党员100%签订了《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承诺书》,不仅带头遵守“三倡导”规定,还带头劝阻不文明办酒的现象。
“办事不攀比,新风入民心,勤俭持家、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已成为村民的共识,并逐步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移风易俗工作不仅促进了村民民风的好转,也给村里想干事、敢干事的村组干部增添了信心和勇气。”金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于恒表示。
截至目前,金关街道共简办新事10场、丧事38场,劝导满月、升学、寿辰等其他宴席7场。
凡本网注明出处非(第一法治现场)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