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龙村旁、丹霞山脚,有一个叫做桃园村的村子,由于地势陡峭、交通曲折,外出务工一直是村民们的求生之道,近年来,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春风相继吹拂桃园村的绿水青山,在年轻村支书的带领下,桃园村着力描绘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富裕的“桃园梦”。
四月的天气晴好,黄桃树落了花、结了果、冒了芽,在128亩的黄桃基地里,张尊奎正忙着带着十多个管护工人“抹芽”。除了这个基地,附近大小果园的管护他们也提供技术服务,每天的务工收入差不多80元每天。 张尊奎说:“桃园村的变化很大,现在党的这个政策确实太好了,几乎家家都盖起了平房,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这个黄桃基地是2020年桃园村接手管护的,也是在2020年,外出闯荡的陈坤在身边人的动员下,回到了村子里,当上了桃园村村支书。在那之前,他做过商超、成立有自己的公司,主要做农产品电商。当上村支书以后,盘活疏于管护的黄桃基地、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了他的重要任务。
为基地聘请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后,基地从杂草丛生逐渐走上正轨,并于2021年挂果销售,初试成功烤制了“鲜桃酒”。与此同时,他也动员村里外出创业的人员返乡发展农业产业。桃园村返乡农民吴世周说:“以前是在外面务工,我也一直有想法,想回到我们地方来搞点事业,但是没有思路。前两年我们支书到我们村上来,他比较年轻嘛,给我们带来这些思路,所以我现在就跟着他一起,就种这个樱桃、杨梅。”
2020年,桃园村种下了成年樱桃树,两年过后,樱桃也迎来了采摘季。桃园村村支书陈坤说:“现在也得到了一些初步的改变,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更多的产业,为我们村集体的经济积累做出更多的努力,带动广大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记者 许波 董元魁 许丹)
凡本网注明出处非(第一法治现场)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