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就读浙江大学时的李政道
“我在浙大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物理实验是在破庙里做的,教室和宿舍就在两个会馆里。白天到茶馆里看书做习题,泡上一杯茶,目的是买一个座位,茶馆再闹也不管。”
—— 李政道
永兴的浙大化学物理实验室设在财神庙。李政道和部分同学居住在两湖会馆(禹王宫)内。他们的宿舍,临窗钉两层一尺宽的木板,上层是桌面,下层算抽屉,每人隔一段,就是自己的“书桌”。一人一盏小油灯,定期去领灯芯和桐油,晚上自习用。部分灯芯是用数根细条棉线编织缠绑的,为了节约桐油量,有的同学们还把灯芯一分为二,晚上谈论事情或洗脸洗脚的时候只用半股灯芯,有微弱灯光照明,勉强看得清即可,唯有看书读报写作业才舍得用完整的灯芯照亮屋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同学们仍然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李政道和同学们发现,永兴镇的一街八巷上散落着不少当地人开办的茶馆,茶馆内有桌有椅有香茶,不但照明有保障,冬天取暖也不成问题。于是,茶馆成为浙大学生读书学习的好去处。
那时的永兴老茶馆,几盏六角桐油灯泛着黑黄色的光,与灰色老虎灶里的炉火交相辉映,天南海北进茶馆的人竟生出家一般温暖舒适的感觉。茶馆里有竹篾编制的躺椅、长而略宽的农村“杀猪”凳、四平八稳的大方桌。穿长衫的茶客们坐在竹躺椅上,偶尔咂一口浓淡相宜的茶水,抽一口浓烈刺鼻的叶子烟。或口吐飞沫地嗑瓜子,瓜壳掉在唇边摇摇欲坠;或忘乎所以地侃大山,脏话飞奔处痛快淋漓。茶老板则提着水壶,在堂中转来转去掺茶倒水,吆喝收钱服务几不误。饶是这样嘈杂的环境,也并不能影响李政道们光顾茶馆的兴趣。他抱着书本走进喧嚣的茶馆,寻一处稍微僻静的角落坐下,拿出随身携带的书籍、纸、笔摊在桌上,随口叫热情的茶老板泡上一杯物美价廉的湄潭本地茶,在氤氲的茶香中静下心来,独自沉浸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中去。
永兴集镇旧貌
学习的时光溜得飞快,转眼到了1945年春天,日军的太阳旗还没有在神州大地倒下,日寇困兽犹斗,铤而走险,贵阳告急,民众人心惶惶,永兴的浙江大学一年级正常教学无形中停滞下来。束星北考虑到自己在重庆研制抗战急需的雷达,没有时间亲自带李政道,怕影响学业。于是,经束星北推荐,李政道转而投奔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经吴大猷帮忙,插班读物理系二年级,一年后,经吴大猷的破格举荐,被保送到美国深造。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攀上了科学的高峰。
凡本网注明出处非(第一法治现场)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