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法制现场:为有效发挥“治房”工作成效,充分利用燕楼产业园区发展优势,精准做好企业配套服务,花溪区燕楼镇乘势而上,统筹推进乡村资源资产盘活,在原有“村寨管家”服务模式基础上,探索加快实现园镇村融合发展和促进乡村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服务项目模式升级版——“村寓”,创新打造园区企业员工“生活圈”。
盘活空间展活力。紧紧围绕农村“治房”中的盘活闲置农房工作目标,燕楼镇加强土地集约利用,为有效缓解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试点在紧邻产业园区的谷蒙村,改造一批条件符合的闲置农房,共摸排出97栋闲置农房现状和500余流动人口租房需求,按照“1+1”发展模式,村集体与市场化公司合作开发,打造服务型、功能型“村寓”32栋,探索出园区配套服务新路径。
多元整治绘乡村。“村寓”服务项目不仅为广大住客提供安全保障、环境优良、生活有趣的租住体验,同时也成为燕楼镇规范管理群租房和流动人口的重要渠道,有效地破解了群租房、流动人口等管理难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质效的提升。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发现新思路、新方式,结合“我为花溪添朵花”系列活动,鼓励各家各户利用自家庭院建设“小花园”,使一座座民居逐渐整齐划一,进一步展示着燕楼镇“颜值”的变化。
统一管理保增收。为乡村振兴输入新鲜血液,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将已租农房纳入“村寓”管理平台,统一定价、保险兜底、规范管理,目前已对外出租17栋“村寓”,每栋可获年租金2万余元,让农户腰包鼓起来,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促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万余元,使闲置农房华丽转身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屋”。
下一步,燕楼镇将紧抓农村“五治”发展契机,继续谋划打造乡村公寓,为新入住有租房需求的产业园企业员工牵线搭桥,递进化推动园镇村融合发展模式,让园区企业员工不仅在燕楼“有家”,更想在燕楼“安家”。
凡本网注明出处非(第一法治现场)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