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法制现场:安龙县抢抓国家长征文化公园贵州段示范建设县机遇,充分挖掘保护整合“16处3线”红色教育资源,把红色革命史料转化为“教材”,把英烈模范转化为“教师”,把红色文化记忆转化为“影像”,让红色教育资源“活”起来,打造“家门口”特色党性教育品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及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奋进新的赶考之路。
挖掘“事”整合成“书”,振兴红色文化。通过挖掘“红军长征过安龙”“安龙会议”等重大事件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重要人物事迹,组织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安龙县历史》《红色安龙》《中国共产党安龙县历史简明读本》《安龙县地方党史知识120问》等红色文化书籍,编写一批高质量的安龙本土红色教材,为安龙县干部群众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党史学习参阅资料。同时,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知识竞答等多种方式,讲解传递红色资源“好故事”,把红色故事讲深讲透并深植于干部群众心中,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情怀。去年以来,安龙县11个镇(街道)、70家部门(单位)及114所中小学校共组织开展宣讲红色资源“好故事”1000多场次,2万多名党员干部、学校师生及群众接受教育。
挖掘“线”整合成“群”,建设红色阵地。通过挖掘“红军长征过安龙”“安龙会议”等重大事件红色资源,以“龙头”辐射带动作用,统筹推动红色资源集中片区的区域合作共建工作,着力打造安龙红色资源区域集群。把红色资源阵地建设与全域旅游示范县打造相结合,推出红军长征过安龙“定头-纳扰-上马贡-平乐-乌寨-干海子-岔河-安龙县城”“安龙石盘-兴隆-巧凹-绿海子-安龙县城”“笃山王院-龙山北乡-兴仁马路河”3条红色资源精品线路,提升红色资源挖掘利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进党性教育深入开展。2021年以来,安龙县60个单位开展“重走长征路”主题党日活动,1000多名党员追寻着当年红军的足迹,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辛,接受思想洗礼。
掘“点”整合成“面”,打造特色品牌。深入挖掘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安龙县城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宿住在安龙县城草纸街71号(现为安龙革命历史陈列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广东街大田坝旧址、龙广暴动纪念碑、永和革命武装暴动纪念碑、龙山镇老鸹山剿匪战斗遗址、龙山镇北乡村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等16处红色资源点,先后投入620万元用于挖掘整理、修缮保护,逐步打造成本地党员干部群众及学校师生“家门口”的“红色教育学堂”,使当地的“红色基因库”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2015年5月,安龙县城草纸街71号被贵州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基地开放以来,共吸引来自北京、河南等地的党员干部、高校师生慕名前来瞻仰参观300余场,1万多人接受党性教育。
凡本网注明出处非(第一法治现场)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